第(2/3)页 其中被标记上f1的探方,看起来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,露出了清晰可见的遗址情况。 而剩下的四个探方则一片泥泞,显然只是找乡民帮忙把坑挖出来了而已,还等待着考古人员开工呢。 没开工的探方自然是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,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人员,全都将目光投到了1号探方。 能看得出来,1号探方内应该是一个由居室、门道、门前场地构成的房址,是华夏文明早期的“住房”建筑。 简陋那肯定是很简陋的,毕竟是四千年前的房子。 而且被深埋地底后,实际上也看不出任何房子的形状了。 只是凭借泥土层的不同颜色,大致可以看出这里以前是有墙体的。 而且四面墙体的痕迹依稀还能看出涂抹了白灰面,说明当时喇家遗址的先民还掌握了给房子“涂腻子”的技术呢。 这可不简单! 陈翰饶有兴致的细细观察着1号房址,只可惜有用的文物,显然是都被收集起来保存了,不会露天摆在遗址上。 除了一个大概的房屋轮廓之外,陈翰看不到更多有价值的物品。 不过青海考古所的工作人员适时的为大家介绍起了1号房址的发掘情况。 “1号室并没有发现完整的日用陶器,只出土了一件残陶罐,各边石器和玉器的半成品。” “所里的研究员推测,这个房址可能是已经废弃了,或者非生活居住的房址。” 工作人员的语气稍显遗憾。 青海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废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出来的探方,结果没有获得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文物,自然是让人挺可惜的。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情况了。 许多时候,考古人员耗费数月时间,细心发掘的探方,有可能到头来是个空室。 白忙活一场都是常有的事情。 考古嘛,每一铲子都是在赌运气。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收获的。 大家稍微惋惜了一下后,就继续观察起了1号室,为接下来清理后续几个房址提前做点准备。 同个大型遗址下的不同居室,布局和结构肯定都是大差不差的。 看着看着,1号室里一个很是与众不同的地方,很快就吸引了陈翰的注意。 在一号室的东北角边缘,有两块石板的形状很突兀。 看起来就好像四四方方的盒子上,多出了一个犄角,让整个1居室看起来变成了“凸”的形状。 这让陈翰十分不解。 他指着那两块凸出的石板便问道:“这两块石板是什么情况?” 工作人员瞟了一眼后,笑着说道:“应该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灶吧。” 陈翰皱了皱眉头,有些感觉不太对劲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