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5章 基层组织1-《末世从封王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府尊,下面各县,如何摊派人数?”

    对此罗伦早有计议,当即道:“就按人口多少来摊派,这样公平公正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“这件事今天就要落实,各县最迟明天一早,就要把告示贴出去,而且还得派专人宣讲!”

    “是……卑职这就去办!”

    事实上,王府的一切成果,都是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,而非是赵延洵一人之功劳。

    全体军民,都是活生生的人,都有自身利益考量。

    如何用人,如何管理,都有很深的学问。

    赵延洵一人,是无法管理这么大一摊子事情的,所以他要构建完备的官僚机构。

    在罗伦和郑定议定方案之后,府衙立马派出了去往各县的信使。

    打下辽平之后,雍王府获得了很多马匹,现在各官署都有专门信使,沟通效率得到了极高提升。

    但顾蒙不比元阳,城外丧尸密度较高,通往县城的路还是有一定风险。

    信使中午从顾蒙府城出发,用了将近三个时辰,终于感到了会平现场。

    此刻已是日落西山,若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县城,信使就只能在城外找安全屋歇息。

    在光复顾蒙各府县同时,王府侍卫们还沿着官道,没二十里设置了一出安全屋。

    所谓安全屋,其实就是找带有围墙的院子,最好里面有水井供应水源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维持吃喝,临时在此歇息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会平县城大门紧闭,县城外种着大片麦子,此刻麦穗已经泛黄,显然也将临近秋收。

    在顾蒙府城,会平是最先被光复的县城,而且是由赵延洵亲自收复,所以这里的百姓更感雍王大恩。

    “开门……我是府衙信差!”

    为了防备丧尸,县城外设了十几道拒马,而且还带挖了几道沟渠,让城门处格外安全。

    吊桥被放下,信差得以靠近城门。

    而当吊桥被拉起时,县城大门便被打开,信差得以安全入内,随即大门关闭。

    没有过多停留,信差骑着马往县衙赶去,马蹄声打破了街道的安静。

    此刻县城内炊烟缭缭,百姓们已在准备晚饭,听到声音许多人都探头往街道张望。

    和此前瘦骨嶙峋,形容枯槁的模样相比,百姓们如今更像是一个人,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眼神不在木讷呆滞,对未来是充满期望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