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.舆论力量-《牛吏之帝王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有城阳王刘恭,因为受过长沙王的恩惠,对刘玄可谓是死心塌地,时不时地就上府去拜访,陪他消闲解闷,成为刘玄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。因此,刘玄对刘恭十分依赖。

    对刘恭来说,这么做其实是十分不妥的,作为皇帝的兄长,当今的王侯,每天和一个卸任的皇帝耗在一起,落在有心人的眼里,免不了会问一句:你意欲何为?

    好在刘钰大度自信,人又比较随性,对这些事不太在意,也就放任了自己的兄长。但是刘恭竟趁着刘钰出征,令自己监国之时,放松了对刘玄的监管,允许他出府。

    虽然将他的活动范围限定在长安城内,但是这么一个松动,便给了他的仇敌以可乘之机,引发了这场引得皇帝震怒的刺杀事件。

    这件事一个处理不好,容易产生很坏的政治影响。

    虽然建世汉的统治得到了广泛的支持,政权逐渐稳固,但是暗中仍有人蠢蠢欲动,等待机会掀起波澜。

    刘玄本人或许没了什么念想,也不再有复位的野心。但是他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不可能重新成为普通人,在有心人眼中,刘玄依旧有很大的利用价值。

    刘玄遇刺,有人可能会将这盆污水泼到当今皇帝身上,刘钰很可能成为替罪羊。

    引领舆论在古代就盛行,比如陈胜、吴广起兵,假装狐狸呼曰:“大楚兴,陈胜王!”忽悠戍卒追随他造反,比如刘邦的斩白蛇起义,不过也是制造舆论,表明自己是天命所归,赢得百姓的支持。

    在古代,知识面有限,百姓特别容易被忽悠。就在当时,图谶之说特别流行,连建武皇帝刘秀也利用谶语制造神秘,引导舆论,泡制所谓的“赤伏符”,说什么“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”。

    刘钰来到这个世界之后,慢慢地“赤伏符”之说从关东流传过来,蛊惑人心,颇有一些人相信。

    建世皇帝的应对就是扔出他的托梦论,借助先祖城阳景王为自己站台,而且时不时地扔出一些预言,验证自己的先知能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