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六章青霉素-《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虞允文心中疑惑,不知皇帝说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“人在海上,很容易生病,如何保证远航的人的生命安全?”

    虞允文微微一怔,这个他倒是想过,无非就是随船带一些大夫。

    “目前大宋的一艘船,形式到注辇,至少要三个月以上,慢则半年。”

    “这半年,他们吃什么?生病的概率是不是大大增加?”

    “如果海线能让我们赚钱,但是因此死亡的人居高不下,账面的收入是增加了,隐形的风险和成本却在高涨。”

    皇帝一连提出了好几个犀利的问题,让虞允文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。

    “臣愚昧。”

    “大相公不必自责,此事非你我两人能解决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邵成章跑来道:“官家,石学士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进来。”

    石子明进来,行大礼:“臣参拜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非朝廷议事,卿且不必多礼。”

    虞允文对石子明作揖道:“老师。”

    “大相公也在此。”

    “都来陪朕烤烤红薯。”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邵成章又来了。

    “官家,韩相公、司马相公和陈相公都在外面恭候。”

    “都叫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来的人正是韩公廉、司马琦和陈规。

    “臣参拜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都坐,今日朕找你们,是朕心中有一些困惑,需要你们帮朕解决。”

    邵成章呈递上来一本《大宋造船志》,赵桓道:“大相公的政见,朕是很认可的,海线一定是一条必须开拓出来的贸易线,若是海外人人都使用交子,赵鼎睡觉都会笑醒。”

    “大宋根本不愁没钱花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现在大宋造的船,速度慢,还需要许多人划动。”

    一群人围着火堆,秋风吹过,甚是清凉。

    “蒸汽机能够推动马车,蒸汽机为何不能推动船?”

    皇帝一句话,如同平地一声雷,让司马琦呆立原地。

    “铁轨的火车都已经成功,为何船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朕给你们算一笔账。”

    “朕若是一个商人,一个划船的人一个月的工钱是3贯,行驶到注辇,用一百人,来回6个月,总人工薪酬1800贯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